关于姜子牙的年龄问题,史记中提到他“百有余年”,有的文献甚至称他活了120岁。从这些历史资料来看,姜子牙的寿命大致在100至120岁之间,享有一个令人称奇的长寿,成了后人津津乐道的传奇人物。
姜子牙去世后,传位给了他的长子吕伋(姜姓吕氏),他即位后被称为“齐丁公”(公元前1015—公元前975年在位)。这一历史事件的传承相对清晰,几乎没有争议,唯一让人困惑的,是“长子”这一字眼的背后究竟藏着什么秘密。
如果我们从现代生育年龄来推算,假设姜子牙活到了100岁,那么他大约在30岁时就生下了长子吕伋。这样一算,吕伋继位时大约70岁,若他在位40年,则有可能活到110岁左右;而如果姜子牙享年120岁,那吕伋的年纪就更加令人难以理解。再按照常理推测,姜子牙晚年娶妻并生子,那么假设他在70岁后才迎娶妻子,生下吕伋,此时吕伋继位时大约30岁,寿命也会是70岁左右。但这一假设似乎并不成立,因为姜子牙有十多个子女,若他70岁之前没有任何孩子,直到晚年才“爆发”,这也显得不太合常理。
展开剩余81%由此推测,吕伋的年龄之谜,似乎无论从姜子牙的寿命还是从吕伋本身来看,都充满了疑问。到底是姜子牙的年龄被记录错误,还是其中另有隐情呢?
要揭开这个谜团,首先需要了解姜子牙的真实年龄,但这个问题注定没有简单的答案。根据史记的记载,姜子牙投奔周文王有三种不同的方式:一是渭水垂钓遇见周文王,二是辞去商朝职务投奔周文王,三是通过营救周文王立下大功,最终获得重用。而其中只有第三种方式,明确地指出姜子牙投奔周文王的时间。笔者认为这一时间点,可能接近姜子牙实际投奔周文王的年代。
吕国位于山西的西南部,能够有效阻挡周人东进,但在周文王被纣王释放两年后,他攻占了位于山西东部的黎国,这就意味着吕国此时必定投靠了周国,否则周国不会轻易攻打黎国。由于姜子牙是吕国国君的后裔,可以推测他也很可能是在纣王释放周文王时,与吕国一同投靠了周国。
关于纣王释放周文王,史记记载,周国向纣王赠送了大量美女和珍宝,而纣王沉迷于享乐,于是决定放走周文王。但也有一些历史学者提出,纣王释放周文王的真实原因是因为西方诸侯的反叛压力。无论如何,周文王的释放,极有可能令吕国上下感到失望,认为商朝政权已不再具有支撑吕国的能力,因此吕国和姜子牙决定投向更具威胁的周国。
从时间上来看,周文王释放周文王后,周文王在位了七年,周武王继位后又在位13年,姜子牙在周文王和周武王手下工作了大约20年。西晋时期,考古学家在古墓中出土的战国魏简《竹书纪年》中记载:“齐太公卒于周康王六年。”周康王是周成王的儿子,而周成王去世于公元前1021年,那么周康王六年即为公元前1015年,姜子牙去世的时间大致可以确定。
如果姜子牙在70岁或72岁时投奔周文王,那么他在90岁或92岁时参与了武王的伐纣行动,最终活到了118岁或120岁。而司马迁或许认为120岁过于反常,因此在《史记》中模糊地记载了姜子牙的年龄为“百有余年”。
根据这些资料推算,姜子牙的年龄应该在72至92岁之间参与了周武王的伐纣战争,这样的高龄参与大规模战争,的确令人惊叹,但如果将周武王的年龄作为参考,司马迁的记载似乎更符合事实。周文王去世后,周武王尊姜子牙为“尚父”,这意味着姜子牙的年龄比周武王至少大了一代。
历史资料显示,当时贵族男子通常在13岁左右就结婚,周文王分别在13岁和15岁生下了他的儿子伯邑考和周武王。因此,可以推测姜子牙和周文王的年龄相差不大,而姜子牙比周武王大大约15岁。
《竹书纪年》记载,周武王享年54岁。周文王在位50年,周武王在位13年,因此周武王享年54岁是比较可信的结论。如果周武王在51岁时发动了伐纣,那么姜子牙大约在66岁左右时参与了这一历史事件,这与司马迁的观点基本吻合。
如果我们以姜子牙66岁时参加伐纣,且他在齐国君主职务上任职了28年,那么他去世时的年龄大约是94岁。根据这些推算,吕伋的年龄仍然显得有些不合常理,那么他到底几岁呢?
通过《战国策·秦五》中的一段记载,也许我们能够解释吕伋年龄之谜。记载中提到姜子牙是“太公望,齐之逐夫,朝歌之废屠”,意思是姜子牙曾因不善理财,被前妻扫地出门,成为赘婿。这样一来,吕伋的年龄问题或许能找到解释。
在姜子牙投奔周文王之前,他曾有过一段婚姻并育有子女,但因为是赘婿,这些子女并没有继承姜子牙的姓氏。后来姜子牙被前妻赶出家门,子女跟随前妻生活。投奔周文王后,姜子牙开始发迹,再次娶妻生子,吕伋等人便是他与后妻所生的嫡长子。
按照姜子牙94岁的寿命计算,他46岁时投奔周文王,随后再婚生子。因此,当姜子牙去世时,吕伋大约48岁,假如他在位40年,最多也只能活到88岁,这样的年龄相对合理,也不会让人感到过于离谱。
关于吕伋年龄的推算,可以通过姜子牙的女儿邑姜来验证。邑姜是周武王的正妃,在周武王去世时,邑姜的长子姬诵还很年轻。《史记》中提到姬诵“襁褓之中”,也就是说,姬诵在当时最多只有5至6岁。姜子牙当时已年近70,若他有这样年幼的外孙,显然也有解释。最为合理的解释是,姜子牙在投奔周文王后再婚,并且邑姜13岁时嫁给了50多岁的周武王,这样的年纪差距与姬诵的年龄更加契合。
从邑姜的情况来看,吕伋可能与邑姜类似,都是姜子牙晚年得子的子女。因此,吕伋应该是姜子牙在晚年再婚时所生,是属于姜子牙的后嗣之一。
参考资料:《史记》以及《竹书纪年》等。
发布于:天津市天载配资-安全配资网-最新配资官网-股市杠杆操作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