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俄罗斯航空工业迎来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刻——搭载全国产核心系统的MC-21-310RUS客机原型机成功首飞。飞行在伊尔库茨克航空工厂的跑道上,这架编号为73055的“铁鸟”在空中经历了严格的考验,持续飞行了1小时15分钟,巡航速度达到580公里/小时,并在3000米高空中验证了俄罗斯自主研发的航电系统、供电系统、环境控制系统等一系列关键设备的性能。这一飞行标志着MC-21项目正式进入工厂调整试验的新阶段,也象征着在西方国家全面制裁的背景下,俄罗斯航空产业链的独立建设取得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突破。
这架MC-21原型机(序列号21012)不仅是俄罗斯航空人艰苦奋斗的象征,也肩负着国家航空自主化的希望。最初,这架飞机于2020年12月以搭载国际供应商系统的配置完成了首飞,但从2023年起,伊尔库茨克工厂对其进行了深度改造,超过80个关键进口子系统被替换为国产设备,尤其是“心脏”部分,安装了全新的国产PD-14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功勋试飞员亚历山大·古斯科夫与俄罗斯英雄罗曼·塔斯卡耶夫组成的黄金飞行组,对飞行后的表现激动地表示,所有国产系统在首飞中的运行均无异常,表现完美。这架经过改造的飞机已经成为俄罗斯航空自主化历程中最亮眼的成就之一。
展开剩余71%俄罗斯国家技术集团的首席执行官奥列格·叶夫图申科对此项目充满信心,他表示:“MC-21不仅仅是一架普通的客机,它代表了俄罗斯航空的未来。这架飞机的空气动力学设计、新一代智能航电系统和高效的PD-14发动机的结合,能够显著降低航空公司的运营成本。更重要的是,它承担着替代西方波音和空客机型的战略使命。”他特别提到,近80个关键系统的国产化替代,打破了西方制裁对俄罗斯航空产业的围堵,推动了航空产业的自主突破。这次首飞的成功意味着MC-21离最终适航认证和批量交付客户又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根据俄罗斯政府精心制定的“进口替代”计划,未来将有两架经过深度改造的MC-21原型机投入更高强度的试飞任务。刚刚完成首飞的第一架原型机已经实现了航电系统的全面自主化,包括国产飞行计算机、高速数据交换机、高精度导航设备、无线电通信系统、辅助动力装置(APU)、智能环控系统、客舱压力调节模块、先进照明系统以及综合控制终端等都已成功安装。而更为关键的是,飞机的“骨架”——包括全套电气系统、液压传动装置和起落架系统,也已完全由俄罗斯制造。联合航空制造公司总经理瓦季姆·巴杰哈宣布:“首飞成功标志着工厂调整试验的开始,我们将这架飞机转移到茹科夫斯基飞行试验中心,专注于推进适航认证的飞行试验。同时,我们在总装车间内生产的‘完全国产化’量产型MC-21也已接近完工,很快将加入试飞队列,推动项目更快向成熟迈进。”
MC-21作为俄罗斯雅科夫列夫设计局倾力打造的中程干线客机,旨在攻占全球航空市场中最为庞大且竞争最为激烈的细分领域。其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三大方面:一是革命性的气动外形显著提升了升阻比,二是国产PD-14发动机以14吨级推力和出色的燃油经济性设立了动力标杆,三是高度智能化的新一代机载系统大幅减轻了飞行员的工作负担。PD-14发动机本身就是俄罗斯航空动力技术的骄傲,它从成熟的PS-90核心发动机基础上,通过16项突破性技术的创新,成功获得了2018年的适航认证,成为俄罗斯实现航空动力完全自主可控的重要标志。
MC-21的成功首飞,不仅仅是一次技术飞跃,它还承载了俄罗斯重塑航空工业体系、捍卫国家蓝天自主权的宏大愿景。当这架银灰色的客机冲破伊尔库茨克的云层,飞向辽阔的天空时,它所留下的轨迹,不仅是飞机飞行的痕迹,更是一个大国在逆风中坚持自力更生、奋力重振航空工业的坚韧宣言。
发布于:天津市天载配资-安全配资网-最新配资官网-股市杠杆操作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